在超临界萃取设备中,二氧化碳(CO₂)是最常用的萃取介质,其作用可从物理特性、萃取机制、应用优势等多方面深入解析:
一、CO₂作为超临界流体的核心作用
1. 形成超临界状态的基础介质
CO₂的临界温度为 31.1℃,临界压力为 7.38MPa,在设备中通过升温、加压(如达到 35℃、15MPa)即可进入超临界状态。此时 CO₂兼具液体的高溶解能力和气体的高扩散性,能快速渗透到物料内部,溶解目标成分(如脂溶性物质、天然产物有效成分)。
2. 作为萃取剂溶解目标物质
超临界 CO₂的溶解能力与密度正相关,通过调节设备的压力和温度可精准控制其溶解能力:
压力升高:CO₂密度增大,溶解能力增强,可萃取高沸点、大分子量成分;
温度升高:CO₂分子热运动加剧,对不同成分的溶解选择性提高(如低温易溶脂溶性物质,高温易溶极性物质)。
3. 实现溶质分离的载体
含溶质的超临界 CO₂流体进入分离釜后,通过降压或升温使 CO₂密度下降,溶解度降低,溶质析出并分离。CO₂可经压缩、冷却后循环使用,形成 “萃取 - 分离 - 循环” 的连续过程。
二、CO₂在超临界萃取中的独特优势
1. 物理特性适配性
临界条件温和:相比其他流体(如丙烷临界温度 96.8℃、临界压力 4.25MPa),CO₂的临界温度接近常温,避免热敏性成分(如天然药物中的活性物质)因高温分解,适合食品、医药领域。
低黏度、高扩散性:超临界 CO₂的黏度接近气体,扩散系数是液体的 10-100 倍,能快速穿透物料孔隙,缩短萃取时间(如萃取植物油的效率比传统溶剂法高 30% 以上)。
2. 安全性与环保性
无毒、无残留:CO₂本身是食品添加剂和药品辅料,萃取过程中不与物料发生化学反应,避免溶剂残留(如传统有机溶剂萃取可能残留苯、甲醇等有害物质),符合食品药品安全标准(如 FDA 认证)。
可循环利用:CO₂在设备中以物理状态变化参与过程,萃取后经分离可完全回收,无污染物排放,相比传统溶剂法更环保(如减少有机溶剂废水处理成本)。
3. 选择性萃取与分离
通过调节设备参数(如压力从 15MPa 升至 25MPa),CO₂对不同成分的溶解能力不同,可实现精准分离:
低压力(10-20MPa):优先溶解低极性、小分子物质(如植物精油、脂肪酸);
高压力(20-35MPa):可溶解中等极性成分(如黄酮类、甾体类化合物)。